新闻快讯

News

工业厂房中高瑞利数自然对流的PIV实验研究

时间:2024-05-14  点击量:

建造环境课题组在中科院SCI一区期刊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JCR Q1 IF 7.4)上发表了关于工业厂房中高瑞利数自然对流的PIV实验研究的研究论文。

 

题目: 工业厂房中高瑞利数自然对流的PIV实验研究https://doi.org/10.1016/j.buildenv.2024.111460)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刘进宇,刘俊杰,李佳钰(通讯作者)

 

研究亮点:

1.高瑞利数下的热羽流流场进行了二维粒子图像测速(2D-PIV)研究

2.POD分析表明中心区域的湍流强度波动较大,侧壁面上有一个准有序的结构

3得出了在Pr=0.7时,Ra和Re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其他不同的Pr值进行了比较。

 

摘要:工业建筑中的高热负荷可能会形成强烈的自然对流。这些流动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各向异性,这可能会对室内空气分布产生深远影响。为了研究高大空间中热对流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具有可控热边界的透明封闭空间流场测试台。在工业建筑中典型的、以瑞利数(Ra = 3 × 10^10、6 × 10^10 和 1 × 10^11)表示的三种不同热源强度下,使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法PIV),通过拼接十六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以3Hz的频率采样800个瞬时流场)来捕捉大规模对流。结果表明,对流呈现出大尺度的循环流动模式。随着Ra数的增加,靠近墙壁的速度逐渐增加,而中心的速度仍然较低。靠近墙壁的湍流强度小于1,而中心的湍流强度大于5且波动较大。在高Ra下,气流的主导波动频率为0.1Hz。通过适当的正交分解,发现即使是水平流动,主要的瞬态波动仍然表现出上下波动的流动结构。此外,速度结构函数的计算表明,靠近墙壁的气流是各向异性的,而中心的气流是各向同性的。由垂直温差产生的自然对流雷诺数与瑞利数呈幂函数关系这项研究为工业建筑中空气分布设计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要求提高。工业建筑中的多种热源导致高热量负荷和废热积累,形成热羽流,影响污染物传输和通风效果。在工厂环境中,管理废热尽快排除尤为重要,热羽流可能加剧空气中粉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扩散,对人类健康和设备造成风险。瑞利数是评估热羽流强度的关键,其大小与热羽流的强度和不稳定性成正比。认识热羽流的模式和机制对工业厂房至关重要,热羽流的瞬态和不稳定性质可能导致通风不足或过度,影响室内环境质量。设计有效的通风和空调系统可提高能源效率和工作环境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工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以优化建筑物的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

本文研究了工业厂房中高瑞利数(Ra)条件下的流动特性,构建了一个具有大面积高强度热源的透明封闭空间平台,该平台采用透明聚碳酸酯板建造,平台尺寸长×宽×高:2m×1m×2.8m。通过循环冷却水精确控制顶板温度,确保温度均匀性。底板由硅胶加热垫加热。实验平台置于恒温室内,以维持稳定环境。采用2D-PIV系统捕捉热羽流流动,测量频率为3Hz,利用BeamTech激光器和高分辨率CCD相机记录粒子图像。流场被划分为16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以3Hz的频率采样800个瞬时流场,并通过精确拼接获得全尺寸流场结果

 

1 实验平台及测试方法

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了平均速度场和速度波动特性,深入探讨了热源区域上边界对室内流动的影响。通过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识别了流场中的主要脉动结构,并定量分析了热羽流的尺度和各向异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高瑞利数条件下的流动行为,并为工业厂房的通风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主要成果:

1.强大的热羽流在室内引发了大范围的顺时针循环。当工厂设备的热源强度高且覆盖面积大时,便会出现此现象。在浮力作用下,羽流垂直移动,驱动周围流体反向运动形成涡流,进而产生水平流动。流场中有三个特征区域:中心的低速区、墙壁上的高速区和墙壁角落的低速区。热羽流强度的增加将主导室内气流并增强室内环境的混合。

 

2 热羽流流场测量结果

2.壁面中心处呈现高湍流度而侧壁处呈现低湍流强度。 

 

3 湍流强度

 

3. 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POD)结果显示模态一有更多的能量并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模态分解得到了不同区域的波动形式,纵向波动是主要波动。

 

a)模态能量分布

 

b)POD典型模态结构

4 POD结果分析

4.给出了Ra与Re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Pr下的结果进行对比。

 

4 不同Ra热羽流强度

结论:1.气流呈现出大规模循环分布,而非孤立的上升羽流流动模式。随着瑞利数(Ra)的增加,地板和侧壁附近的气流速度明显增加

      2. 在房间的中心区域,气流速度始终保持较低,而湍流度随着Ra的增加而持续增加

      3.通过正交分解(POD)分析,结果显示了代表流动结构的准有序结构。尽管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平均流动模式,但主导能量的瞬态结构是纵向波动,会强化污染物的传播,使污染物能够被传播到更远的距离,房间内的污染物浓度分布更加均匀

      4. 热羽流流体的特性可由雷诺数(Re)描述,出了不同物性参数下瑞利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

 

引用格式:Liu J, Liu J, Li J. PIV experimental study on natural convective flows at high Rayleigh numbers in industrial building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4: 111460.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132324003020?via%3Dihub

 

稿件编辑:刘进宇

审核人:刘俊杰

田媛

于欣宇